▲昨晚,家人為老人守靈 攝/法制晚報記者 柴程
  ▲上午,兒孫輩將老人與過世的老伴兒合葬 攝/法制晚報記者 柴程
  法制晚報訊(記者 王妍 夜線報道組)一抄子下去,二兩爆肚出鍋。和上濃稠的蘸料,仍蓋不住那份鮮脆。香氣四溢間,一位老人淡然笑之。
  幾十年間,馮廣聚執勺於爐竈前,無奈廚火總有熄滅之時,兩天前,這位82歲的老人溘然離世。
  但就像那爆肚入口後、環繞味蕾的香氣一樣,這位“爆肚馮”第三代當家人所堅持的地道與傳統,久久不散。
  送別 肅穆無聲中他安然走了
  兩年來身體每況愈下,今年5月,馮廣聚最後一次住進醫院,嘴裡還總念叨著手藝上的事情,卻再沒機會去店里看上幾眼。
  上周末,馮廣聚又琢磨起在九門小吃的生意,此時他肺部感染的情況已經加劇。長孫馮博應上一句“都好著呢”,老爺子放心了,不久之後即陷入了持續的昏迷中。
  12月29日,時鐘走過21點30分,一家人圍在床前,肅穆無聲。依照他們的習俗,與親人告別之時不會哭泣。在內心默默地承受,這也應了馮廣聚一生的稟性。
  最後一程北京小吃傳人都來了
  今天一早,親朋好友來到牛街清真寺,用回族傳統方式送別老人。
  羊頭馬、年糕錢、炸糕辛、奶酪魏、豆腐腦白等北京小吃的傳人都來了,他們之中有的與老人相識數十年,有的受過老人的幫助,有的是經老人勸說才又重新“出山”。
  在他們看來,老人仁義、忠厚,一生光明磊落,為了北京小吃嘔心瀝血。“老人的離去是老北京小吃的一大損失。”羊頭馬第七代傳人馬國義說。
  上午,在回民公墓,家人將老人與過世的老伴兒合葬。
  手藝 千錘百煉磨出來的金字招牌
  夏天一件白色汗衫,冬天一身藏藍夾襖,馮廣聚總習慣這麼穿著。因同時開著幾家分店,他總愛騎著“電驢子”四處巡視。
  老爺子永遠一副平民做派,這倒也符合家族百年來傳下的這門手藝,爆肚本就是“窮人樂”里的上品。
  至馮廣聚出生之時,馮家的爆肚已在北京闖出了自己的名號。不再只是街邊攤上、就著二兩小酒的隨意吃食。身處門框衚衕的那條小吃街上,恰是北京城當時的繁華地段,魯迅、白楊等名士已是店中常客。
  十歲那年開始,馮廣聚成了自家的學徒。從最初的“盯攤兒”開始,直至最後,徹底掌握了洗泡裁切爆這幾道工序中的奧妙。
  個中的辛苦,老爺子不願與外人道來。到他的長孫馮博開始“授業”後,才逐漸明白,“爆肚馮”的金字招牌究竟緣何不倒。
  “有人覺得做爆肚特別簡單,那真錯了!”進到後廚的馮博發現,碟子里裝得不單是十三個種類、七個部位的問題。一塊食材大小之別,就決定了其不同的下刀角度、火候大小,甚至入鍋方向,“說到底,那是種千錘百煉磨出來的感覺。”
  重振 他是老北京小吃的“主心骨”
  上周日,馬國義還去了醫院去看老爺子。馮廣聚已經上了呼吸機,沒法言語半句。這交情莫逆的兩人,最終也沒能對上話。
  時間倒回1985年,公私合營後消失許久的“爆肚馮”重新開張。但馮廣聚還琢磨著,重現當年門框衚衕的“盛景”。蹬著車,他開始尋找散落北京各處的老伙計們。
  說到老人找來,也是因緣巧合。有一次馬國義去“爆肚馮”吃爆肚,正趕上馮廣聚在店里,這才打上招呼。彼時,馬國義的父親和叔叔已經過世,他自己則在工廠上班。初聽馮廣聚的提議,他也先是遲疑。
  “當年老人真是掰開了揉碎了地給我們講,說應該出來。”而正是在馮廣聚的感召下,包括馬國義在內的不少北京小吃的傳人才又一次“出山”。
  年糕錢第四代傳人錢振波記得1985年前後,可以說是北京小吃的第一個春天,大家聚在廠甸市場迎來送往一撥又一撥的食客。
  但高峰過去,便會迎來低谷。2000年前後,北京小吃也遇到了它的低谷,“但我們仍在堅持,而這堅守的力量,百分之八十都來自馮老爺子的鞭策。”
  那時候,老爺子每次見到大家都會問一句:“現在怎麼樣啊?”就在老人一遍遍的叮囑中,幾年後,北京小吃又迎來了新的高潮。
  眾人口中,馮廣聚這一輩子就惦記著怎麼把更多的老字號重新挖掘出來,但還沒做完,他就已經走了。他們心裡還是記著,那個時不時給食客演示吃爆肚地道方法的老人。一張精瘦的面龐扭過來,笑眯眯道:“爆肚有兩口兒,脆一口兒、嫩一口兒。”
  眾人眼中的馮廣聚
  上午,“爆肚馮”位於廊房二條的店面仍舊照常營業。有的主顧還不知道老爺子去世的消息,聽聞後,都道著一聲惋惜。
  ◎羊頭馬:老人一直想恢復老北京小吃,為了找各家的傳人,真是不惜力氣。他為北京小吃做了很大貢獻,大家佩服他也很尊重他。
  ◎奶酪魏:馮老為北京小吃做出了貢獻,作為晚輩要學習馮老的責任感。我們這一代人,也要繼續將北京小吃發展、傳承下去。
  ◎年糕錢:馮老爺子一生光明磊落,帶領我們走過輝煌,也度過了低谷。當北京小吃受到外來衝擊時,我們做小吃的心灰意冷,都是在馮老爺子不斷激勵和鞭策下,一直咬牙堅持著,而這份堅守有百分之八十的力量來自馮老爺子對我們的鞭策。他的去世對我們打擊很大,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。我們也會繼承他的遺志,繼續把北京小吃做好。
  ◎豆腐腦白:馮叔是為小吃而生的人,大街小巷上都有他騎自行車為復興小吃奔波的身影。
  堅持
  他用言行品性傳承:商品即人品
  兩年前,因管理費、扣率等問題,多家老字號與九門小吃方面發生嚴重分歧。這樣引起關註的方式,並不讓馮廣聚感到開心。
  “這件事對他打擊挺大的。”在馮博的印象里,當時種種的風波讓爺爺覺得,所發生的一切背離了自己最初重振小吃文化的初衷。
  在小吃城的側屋,每每與九門小吃方面交涉之前,幾家老字號的傳人總會聚在這裡。馮廣聚到場前,面對包括記者在內的來訪者,沒人輕言半句。一切決定要等到老爺子到場後,經商議才能拍板。因為輩分、更因之前的作為,讓馮廣聚有了這樣德高望重的地位。
  但回到家裡,馮廣聚並沒過多將困擾自己的紛爭告予親人。“爺爺就是這樣,一個人扛著一切。他像一棵大樹,庇佑著我們這些兒孫後輩。”馮博說。
  馮廣聚沿用著老派人的嚴厲管理著這個大家庭,從言行到品性,事無巨細。他的一句話一直刻在馮博心裡:“記住了,商品就是人品。”
  當然也有“隔輩疼”的情分在其中,只是有節制的。2007年末,馮廣聚第一次提出希望長孫繼承家族的手藝,卻被馮博婉拒。那時,老人並沒多說什麼。
  兩年後的五月,馮博又被叫了過來。為爺爺沏上一壺茶,坐在一旁,面對同樣的問題,那句“沒問題,我乾”終於說出了口。馮廣聚沒多說什麼,卻是微微一笑。
  一年爆、一年料、一年切,三載學藝。這期間,從爺爺看一眼就挑出毛病,到後來咂摸一番打出60分的成績,馮博終於出師。即使此時,馮廣聚仍然有些吝惜自己的贊嘆,“成,還得繼續努力。”
  今年4月份之後,馮廣聚不慎摔的一跤加重了病情。本月24日,他又轉入了宣武中醫院。
  也是這幾天,老人得空就跟幾個兒子聊著“爆肚馮”的未來、北京小吃的發展。嘴上應著,幾人心裡明白這怕是要“熬到時候了”。
  兒女們難受,最後時刻父親未留下隻言片語。而父親心中的憾恨,則可能是那幾百種傳統小吃中,尚有太多沒讓主顧們看到真章兒。沒能熬過的這個年,留下久久的嘆息。
  文/記者 王妍 夜線報道組
  攝/記者 柴程  (原標題:小食胸懷鯤鵬志 “爆肚馮”別當家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j33ijdwl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